一、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460301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所属专业大类(专科):自动化类
二、教育类型和学制
(一)教育类型:成人高等教育
(二)招生对象:高中或同等学历
(三)层次:专科
(四)学制:2.5年,学习年限为2.5年 - 5.5年
(五)学习形式:非脱产
三、培养目标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本专业领域面向机电类,培养具有与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与使用、故障分析和维修,能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四、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
爱祖国,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具有识图与制图、机械加工、PLC编程等较强的专业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
3.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借助词典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五、毕业与毕业证书授予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并达到其它相关毕业要求,即可获得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
六、课程及说明(总学分87)
公共基础课
(一)大学英语
课程目标:由精读、阅读理解练习、综合技能训练、快速阅读组成,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
课程学分:5
课程主要内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
(二)高等数学
课程目标:讲授微积分、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具有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分:5
课程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目标:使学生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长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
(四)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法律体系、法律思维,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实现新时代的高校育人目标。
课程学分:3
课程主要内容: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以法治国”的思想,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五)形势与政策
课程目标:主要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和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
课程学分:2
课程主要内容:在介绍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与应对政策。
(六)党史
课程目标:中共党史是政党史,是专史,它研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
课程学分:2
课程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宪法和法律把它们变成国家的意志,贯彻到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
(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程目标: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
课程学分:2
课程主要内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领会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于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八)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Office软件的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等内容,通过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练习,具备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专业基础课:
(九)机械制图及AutoCAD
课程目标:讲授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点、线、面、体的投影,轴测图画法,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画法,工程制图的国家标准,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标准件简化画法和实物测绘方法。熟悉AutoCAD软件的基本命令、基本操作和技巧应用,掌握机械零件(二维及三维图形)的计算机绘图方法。注重加强手工绘图与计算机制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AutoCAD绘制平面图形、正投影的基本知识、立体的投影、组合体、AutoCAD绘制三视图、文本与尺寸标注、轴测图、表示机件的图样画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零件图的技术要求、AutoCAD绘制零件图、装配图以及AutoCAD三维绘图简介。
(十)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目标:讲授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电路的暂态分析、异步电动机、直流电机、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正弦波振荡电流,直流稳压电源,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学会使用万用电表,注重加强电工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互感电路,交流铁芯线圈,谐振电路,动态电路一阶分析。放大电路基础,正弦波振荡器,直流稳压电源。组合逻辑电路,计数器,触发器,A/D转换电路等。
(十一)智能工程材料
课程目标:讲授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用途及选用原则,使学生掌握钢铁材料热处理的基本原则,初步掌握普通热处理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生产工艺过程热处理工序位置的能力。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讲授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用途及选用原则,使学生掌握钢铁材料热处理的基本原则,初步掌握普通热处理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生产工艺过程热处理工序位置的能力。
(十二)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目标:讲授公差与配合有关国家标准的内容和原则,使学生初步学会和掌握零件的精度设计内容和方法,能够查用公差表格,并能正确标注图样,了解各种典型的测量方法,学会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测量技术基础、形位公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滚动轴承的互换性及圆柱齿轮等的互换性。
(十三)CAD/CAM 应用软件——UG
课程目标:讲授零件实体图形绘制的基本方法,包括曲线绘制和种类与方法,曲线编辑种类及方法,曲面的绘制与编辑,明确实体特征的种类,明确曲线、曲面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讲授零件数控加工的方式与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零件能选择正确的数控加工方式,加工参数设置,加工轨迹生成,轨迹仿真,加工代码生成和校验的能力。注重加强计算机仿真模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介绍了UG Nx 1.0中文版软件的应用知识及使用技巧。其中主要包含UG的CAD(零件建模、装配建模、工程制图、曲面建模)、CAM、塑胶模具设计、钣金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应用知识。
(十四)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目标:讲授常用机械及通用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与计算方法。注重加强通用机械设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如:机械的组成原理、结构分析、运动学和机器动力学的某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介绍常用机械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十五)电机与拖动基础
课程目标:主要介绍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工作原理,着重分析了三相异步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的启动、制动、调速性能及相关的计算。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介绍单相异步电动机、同步电机和控制电机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工作原理、电动机容量选择的基本知识及电机、变压器的使用与维护知识。
专业课
(十六)机械制造工艺
课程目标:了解车、铣、刨、磨、钻、插、拉、齿轮加工机床等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一般操作方法。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车、铣、刨、磨、钻、插、拉、齿轮加工机床等的一般操作方法。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机械加工的基本理论、典型表面及组合体加工方法、工艺规程的制订、装配工艺及装配尺寸链、结构工艺性、精密加工及特种加工、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
(十七)测控技术基础
课程目标:以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研究物质世界中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的理论、方法和实现途径,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方法,获取对象状态、属性及变化信息,并将其转换处理成易于表达和利用的形式。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以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研究物质世界中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的理论、方法和实现途径,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方法,获取对象状态、属性及变化信息,并将其转换处理成易于表达和利用的形。
(十八)电气及PLC控制
课程目标:主要掌握各类常用电器及其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国内外电器新产品及其发展方向,应具有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能力。熟悉PLC控制器的结构,并能熟练应用PLC编程及在生产实际中运用PLC解决自动控制的问题,做到会接线、会编程、会操作。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PLC、FX系列PLC的操作、PLC应用基础、顺序功能图、数据处理类应用指令、程序控制类应用指令等。
(十九)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
课程目标:讲授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常用的液压与气动原件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液压与气动回路、典型液压与气动系统分析方法等。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部分。其中液压传动部分主要包括液压传动基础、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现代液压技术、典型液压系统分析、液压系统的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气压传动部分主要包括气压传动元件、气压传动基本回路、典型气压传动系统分析、气压传动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
(二十)先进制造技术
课程目标:讲授特种加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不同工艺参数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使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实验,能了解如何用特种加工方法实现难加工材料的复杂形状加工,并熟悉和掌握用特种加工设备的基本操作功能。基本掌握实习工厂现有特种加工设备的操作技能。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简称为AMT)是指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的种种变化与新型系统。具体地说,就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
(二十一)信息物理系统CPS
课程目标: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s,简称CPS)作为计算进程和物理进程的统一体,是集成计算、通信与控制于一体的下一代智能系统。信息物理系统通过人机交互接口实现和物理进程的交互,使用网络化空间以远程的、可靠的、实时的、安全的、协作的方式操控一个物理实体。。
课程学分:4
课程主要内容: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s)是一个综合计算、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通过3C(Computation、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的有机融合与深度协作,实现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
毕业论文(设计)
提供到企业进行岗位实际操作的锻炼机会,学生进行工程训练,培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现代企业文化氛围,适应其管理机制,熟悉企业营销业务的运作和管理,提高学生对所学营销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贯彻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原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对学生进行综合的专业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八、本专业培养方案特色
加强对工程基础理论的教学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基础,注重实际有用能力的培养。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的计算机、PLC、变频器、自动化生产线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机电设备操作、机电产品加工、组装、调试、维护及机电产品售后服务等专业技术,具备良好的自我学习、人际交往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职业素养,能在机电装备制造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运行、维护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